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权利和义务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法律知识

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权利和义务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20

 
37541
海难救助是海商法所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救助人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成功地救助遇险的船舶、货物,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救助报酬。关于海难救助的概念、性质、形式、法律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以往的研究都比较多也比较深入。国家主管机关从事或控制的海难救助是救助制度中比较特殊而又重要的情况,但是相关的研究并不多。

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主管机关的权利

根据《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第5条和我国《海商法》第192条的规定,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权利,包括:

1. 无偿使用被救助人的设备:在进行救助行动时,国家主管机关有权合理使用被救助人的设备,这也是被救助人通力合作的义务。

2. 获得救助报酬:国家主管机关在救助行动有效果时有权获得救助报酬。被救助人有义务支付救助报酬,而国家主管机关享有这一权利的前提是救助行动必须有效果。对于“有效果”的理解包括:救助标的被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即使救助行动保存了全部或部分救助标的,但最终未能保存下来并非由于救助人过失造成,仍然被视为救助有效果。

3. 获得特别补偿:在对构成环境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救助时,国家主管机关有权获得特别补偿。

4. 要求被救助人提供担保和支付救助款项:救助行动结束后,国家主管机关有权要求被救助人提供担保并支付救助款项。

国家主管机关的义务

与权利相对应,国家主管机关也应承担一般救助人的义务。这些义务包括:

1. 保护被救助人的合法权益:国家主管机关在进行海难救助时,应尽力保护被救助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救助行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提供必要的救助:国家主管机关有责任提供必要的救助,保障被救助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3.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的规定,确保救助行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 协调救助行动:国家主管机关应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救助行动的协调进行,提高救助效率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国家主管机关在海难救助中享有一般救助人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争议和误解,应根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的规定,结合救助实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延伸阅读
  1. 如果租房合同丢了该怎么办
  2. 夫妻间的扶养关系
  3. 票据质押的法律要素
  4. 餐饮特许经营协议
  5. 委托开发合同中委托人应尽哪些合同义务

海事责任热门知识

  1. 船舶共同海损的分摊
  2.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
  3. 委托代理人信息
  4. 如何申请道路交通社会救助基金
  5. 医疗事故能申请什么救助
  6. 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怎么还
  7. 甲遇海难下落不明满年被宣告死亡,其妻子可以再婚吗
海事责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餐饮服务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2. 网络公关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3. 三方工程合作协议范本
  4. 职业经理人合作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