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2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小产权房不能合法转让给非本集体成员的第三人,即购买后不能合法转让过户。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农村私有房屋买卖纠纷合同效力认定及处理原则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对于此类合同,应以认定无效为原则,以认定有效为例外。处理原则包括尊重历史、照顾现实,注重判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以及综合权衡买卖双方的利益。
如果将房屋出售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未经有关组织和部门批准,并且合同尚未实际履行或购房人尚未实际居住使用该房屋,该合同应被视为无效处理。如果合同已履行且购房人已实际居住使用该房屋,则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后,认定合同效力问题。
如果买卖双方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且经过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批,可以认定合同有效。如果将房屋出售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员,并且取得有关组织和部门批准,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一旦合同被认定无效,买受人应将房屋原状返还给出卖人,并且出卖人应返还收取的价款给买受人。如果买受人在居住使用诉争房屋期间对房屋及院落进行装修、翻新、扩建,买受人对于添附部分享有所有权。通常的处理方式是,买受人将原物及添附一并返还给出卖人,并由出卖人对添附部分进行价值补偿。
根据过错原则,如果出卖人明知或应当知晓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允许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而出卖,应对合同无效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对于拆迁少补偿的情况,如果购房人并非合法的产权人,无法获得对产权进行的拆迁补偿。购买小产权房的人可以从产权人或被产权人的补偿利益中分得一部分,但通常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