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法律法规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待遇法律知识

工伤认定法律法规解析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8-29

 
339036

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一、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

根据《劳动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负责进行工伤认定,但根据属地原则,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代为办理。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工伤认定申请所需材料

根据第十八条的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如果申请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并在申请人补正后受理申请。

三、工伤认定的程序和标准

根据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相关单位和机构应予以协助。对于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如果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可,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用人单位。

四、工伤认定的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伤认定的标准具体如下: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4. 患职业病的;
  5.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6.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7.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8.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延伸阅读
  1.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
  2. 保姆工伤赔偿问题的法律解答
  3. 职业病尘肺赔偿和待遇
  4.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5. 临时工是否能确定工伤

工伤赔偿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
  2. 工伤十级私了赔偿金额的合理性
  3. 建筑工地工伤事故处理程序
  4. 上海九级伤残赔偿标准2024多少钱大概
  5. 劳动能力鉴定出来后如何申请赔偿
  6. 眼睛工伤赔偿金额及相关规定解析
  7. 劳动法: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和应对策略
工伤赔偿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