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7-31
幼儿小倩在某市幼儿园就读,由于住址较远,幼儿园采取定点包接包送的方式。一天放学后,幼儿园将小倩送到定点接送处时,因交通堵塞迟到约20分钟。小倩的家长在约定的时间未到达接送处,幼儿园阿姨放小倩下车后,小倩在横过公路回家时被摩托车撞伤。
小倩的家长将摩托车驾驶员和幼儿园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损失2万余元。经审理,法院认定小倩的实际经济损失为17000元。根据交警的责任划分,判决摩托车驾驶员赔偿12000元,小倩的家长承担2500元的次要责任。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对小倩负有教育、管理和监护的义务。由于幼儿园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忽大意的过错,法院认定幼儿园应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补充责任,赔偿小倩2500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其他教育机构,如果未尽职责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应当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有过错的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补充赔偿责任包括顺位的补充和实体的补充两个方面。顺位的补充指的是首先由直接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当直接责任人无力赔偿或无法确定时,由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经营者或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实体的补充则是指补足差额的赔偿责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经营者或行为人的实体补充赔偿责任有一个重要限制,即只能在其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这意味着,经营者或行为人的补充赔偿责任总额并不以直接侵权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总额为限,而是根据其自身行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总额为限。
根据本案情况,摩托车驾驶员小伟为直接侵权人,法院判决其赔偿小倩12000元经济损失,小伟已支付1400元,剩余的10600元无力赔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幼儿园,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幼儿园的补充赔偿责任范围应与小伟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一致。因为如果幼儿园阿姨在小倩家长未到达时不放小倩下车,或者虽让小倩下车但护送其过马路,交通事故本不会发生。由于幼儿园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本可避免的损害发生,因此幼儿园应为受害人向直接侵权人求偿承担风险责任。因此,小伟无力赔偿的10600元应由幼儿园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