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的“长沙案例”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9-18
湖南省长沙市国有企业改制的界定式私有化
1999年11月30日的政策文件
1999年11月30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称29号文件),其中提出了“界定产权”的要求,并实施了“两个置换”政策。通过产权转让,改变企业的国有性质;通过一次性补偿,改变职工的全民身份,使其进入市场。2000年1月29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长沙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简称3号文件),具体明确了上述转制原则。在这两份文件的推动下,长沙市启动了新一轮的国企改革。
湖南涂料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通-大有限公司、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制
2000年四五月间,湖南涂料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通-大有限公司、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宣告成立。它们从原来的“国有独资”状态转变为国有资本不控股或仅相对控股,国有股份分别仅占6%、21%、32%。这三家企业在效益和规模上都表现出色,通常被认为“没有改革必要性”。长沙市政府将这三家企业作为改革的先导,这一举措引人注目。其中,“通-大”是国家1000户重点企业、全国最大500家机械工业企业之一,也是长沙市重点扶持的10户优势企业之一;“湖南涂料”连年被列入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其效益连年位居长沙市前列;“友谊阿波罗”是超大型国有商业企业,员工超过5000人,1999年公司销售额在全国排名第六,经济效益在全国排名第七。
转制速度之快
这次转制的速度之快也是非常罕见的。例如,“通-大”在短短的10天左右时间内完成了所有关键程序:员工购股、身份转变、首届股东会召开、员工重新招聘。湖南涂料和友谊阿波罗也以相似的速度完成了转制。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包括上市公司“九芝堂”和公用事业公司湖南来水公司在内的11家企业向政府提出了“两个置换”的改制申请。
产权“界定”原则的突破
此次转制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在于确立的产权“界定”原则。长沙市的文件中所提到的“置换”即是将国有企业真正出售。根据1999年年末的财务报表,这三家企业在剔除土地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后的净资产均超过1亿元。如果将这些净资产全部视为国有资产,那么“置换”将变得极为困难。长沙市采取的解决办法竟然是规定,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原则是“谁投资谁所有,谁积累谁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