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1-28
任何一套法规都有其适用范围。我国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是用来约束员工工伤相关事项的,因此工伤保险条例也有其适用范围。下面将介绍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享有按照本条例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这就是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
单位或员工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劳动部门将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60天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决定书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其直系亲属以及所在单位,同时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工会组织在1年内也可直接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第14、15条,具体列举了职工认定为工伤的10种情形。只要符合其中一种情形,即可认定为工伤。
另外,《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职工因犯罪、违反治安管理伤亡,或因醉酒导致伤亡,或自残、自杀,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个体工商户等雇佣的员工。简单来说,只要在社会生活中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在遇到工伤时,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