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4
蔡某是杭州某软件公司的程序工程师。2002年12月20日,他在公司被指派编写一款电子应用程序。然而,由于突发“高血压脑出血”,抢救无效,蔡某于2002年12月21日去世。蔡某的家属认为这是一起工伤案件,并要求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劳动保障部门发出的复函《关于在工作时间发病不作工伤处理的复函》(劳办发[1994]177号)的规定,如果蔡某的疾病发生在工作时间内,并且没有加班或紧急任务的情况下,就不应该被认定为工伤。然而,如果该案件发生在2004年1月1日之后,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375号)的规定,就应该被视为工伤。现在,我们将对《工伤保险条例》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工伤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生效,对于在该条例生效前就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情况,应按照该条例执行。
适用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以及雇佣工人的个体工商户。所有企业,不论所有制性质或规模大小,只要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注册,都应参加工伤保险。个体工商户雇佣工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规定。职工本人不需要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根据工伤条例,工伤分为三种情况:应当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和不得认定为工伤。
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况包括:
视同工伤的情况包括:
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情况包括:
如果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那么用人单位有举证责任。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内,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申请时限。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以及该职工所在单位。
申请工伤认定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从一级(最重)到十级(最轻);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在部分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如果职工在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并影响劳动能力,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