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09
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不可抗力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无法完全履行或无法按时履行。例如,由于天灾导致供货方的生产线全部毁损,合同无法履行;如果只有部分毁损,根据情况可以视为无法完全履行;天灾也可能导致无法如期履行。
预期违约是指在履行期尚未届满时,债务人明示或默示表示将毁约的行为。明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人通过通知或声明表示到期将不履行合同。默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人通过行为表明到期将不履行合同,例如将标的物出卖给第三人。在默示毁约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仍未履行债务。如果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情况下,继续履行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债权的履行利益仍然能够实现,债权人应催告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时间内仍未履行,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构成根本违约。在违约人履行期限届满后,被违约人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无需催告程序。
以上四种情形列举了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况,但并非穷尽所有情况。因此,法律设立了未尽条款,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合同终止仅使合同关系在将来消失,不具备溯及既往的效力,因此无法产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而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在过去消失,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因此会对已履行的合同产生恢复原状的后果。
此外,合同终止权为非专属权,可以随债权或债务一同转让给第三人。而解除权是债权人专属的权利,除非与债权债务一同转让,否则不能单纯通过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来转让给第三人。因此,合同终止不能替代合同解除。
合同解除主要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类型。约定解除只需符合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情形即可解除合同。而法定解除合同必须符合《民法典》明确规定的情形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