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5-08
在我国,民间借贷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小生产方式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小生产方式下,企业规模较小,需要的资金量也较少。然而,这些小额资金需求通常被正规金融机构所忽视,因此只能通过民间信用来满足。这种小生产方式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农民的生产经营仍然以家庭为单位,农村企业也以资本少、规模小为特点。因此,农村地区的经济特性决定了民间借贷的必然性。将民间借贷一概视为“非法”,忽视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这是对信用发展客观规律的否定。
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留下了融资的空缺,而民间借贷客观上需要填补这一空缺。我国的信用体系主要由银行信用主导,尤其是城市地区。然而,银行信用主要服务于大项目、大企业,而不是农民、小生产者或小企业。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融资的真空。民间借贷作为填补这一空缺的手段,存在和发展是必然的。如果不为农村地区提供合法、正规的金融服务,又不允许民间借贷合法存在,将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我国经济对民间信用的现实需求要求为民间借贷“正名”。长期以来,“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这些措施都属于正规金融范畴,试图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来解决融资难题。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成功。由于“三农”和小企业贷款规模小、风险大、抵押或担保不足,正规金融机构对这类融资不感兴趣。即使银行愿意贷款,繁琐的手续、长时间的审查周期和严格的条件也会使借款人望而却步。因此,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草根金融”,满足了这种融资需求的巨大需求。应该允许民间资金供应主体以合法身份满足这种融资需求。
综上所述,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信用形式,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而被视为非法的高利贷。然而,在社会、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民间借贷需要被合法化,并借助其力量填补金融缺口,满足民间信用的现实需求。然而,任何方案都需要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