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预期违约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借款合同中预期违约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3-07-31

 
264090
导读:借款合同中预期违约的认定条件是:一方预见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预见必须是合理的、必须预见到主要义务、对方无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等,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来进行合法的认定。

借款合同中预期违约的认定条件

在借款合同中,预期违约的认定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 预见到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

当事人一方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时预见到对方当事人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导致他的期待债权无法实现,才可能构成默示毁约。

2. 预见必须合理且有确切证据

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构成预期违约,必须有确切的证据支持。由于默示毁约中毁约人并未明确告知对方当事人将不履行合同义务,因此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构成预期违约需要有确切的证据。

3. 预见到对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主要义务

只有能预见到对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才会构成预期违约。如果只能预见对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合同的次要义务,不会构成根本性违约。

4. 预见必须在合同成立生效后

一方当事人的预见必须在合同成立生效后,合同履行期届至以前。否则,将视为实际违约。

5. 对方没有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

对方当事人必须没有明确地表示将来不履行合同义务,否则将被视为明示毁约。

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的区别

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1. 违约时间不同

实际违约是在合同履行期已经届满后,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要求。而预期违约是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当事人明示或默示其将不履行合同。

2. 违约责任提起时间不同

预期违约的违约责任只能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提出,而实际违约的违约责任可以在违约行为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提出。

3. 外在表现形式不同

预期违约行为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义务,而实际违约表现为现实的违反义务。预期违约只是一种违约的可能,最终可能并不产生违约责任。

4. 处理方式和后果不同

预期违约行为发生后,债权人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履行担保,并在得到必要的履行担保后继续履行合同。如对方不提供或提供的担保不符合要求,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而实际违约行为发生后,债权人只能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都是合同中一方存在违约行为的情况。处理这些违约行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来确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1. 个人借款不还会坐牢吗
  2. 借款合同担保无效纠纷案
  3. 一、欠条作为证据的认定
  4. 借款合同履行的证明
  5. 抵押担保在借款合同中的应用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2.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
  3. 通告和公告
  4.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5. 继承人行使追债权的法律依据
  6. 个人债务危机的法律处理方式
  7.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