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2-10-08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工伤赔偿的仲裁时效指的是在确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劳动者的事故伤害经确认为工伤后,在一定的时效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要求工伤赔偿的仲裁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如果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了仲裁时效,那么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工伤赔偿的诉讼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当事人首先应当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如果决定受理,则将进行开庭审理;最后,法院将根据情况进行调解或依法作出判决。如果法院决定不予受理该案件,则会作出书面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法院必须受理。如果符合起诉条件,则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则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情况下,可以提起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有权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后,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如果判决前还有可能进行调解,法庭还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法庭应当及时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