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十级法律时效是多久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知识法律知识

工伤鉴定十级法律时效是多久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2-03

 
79915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僚机到一般在工伤职工受伤后,是需要进行伤情鉴定。这对于职工来说,是在受伤后再事故处理中比较重要的一步,因用人单位需要在工伤鉴定结果后对工伤职工进行赔偿。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工伤鉴定十级法律时效。

工伤鉴定的法律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该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此期间内,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那么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那么仲裁时效将暂停,直到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由本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的代表组成。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为两级: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是第一级的鉴定结论,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是最终的鉴定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的备用人选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将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和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的专家列入专家库中,作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的备用人选。

工伤鉴定的时机和时效

劳动能力鉴定的时机

根据规定,医疗期满必须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期是指政策上规定的治疗、停工休息并发给工伤津贴的期限。在工伤医疗期内,如果职工治愈或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者医疗期满仍不能工作,都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期的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个月至24个月,最长可达36个月。医疗期满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是为了评定伤残程度,以便转发伤残待遇并停发工伤津贴,保障职工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

伤残鉴定的时效

凡涉及伤残申请伤残保险金给付的,必须进行伤残鉴定。伤残鉴定的时效必须等到医疗期结束后方能进行。也就是说,被保险人在出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功能锻炼,使其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并处于稳定状态时,才能准确评定伤残的程度。通常情况下,伤残鉴定的时效为出险后3-6个月,为了有利于被保险人,最长不超过6个月。

鉴定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则

鉴定机构可以是省、地(市)二级劳动鉴定委员会,也可以是有资格的医院、专家组或劳动鉴定中心。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鉴定机构,都应由劳动、卫生、工会等部门的有关主管领导组成,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鉴定机构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应客观公正地作出鉴定结论,根据评残标准评定伤残等级和护理等级。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延伸阅读
  1. 认定机关受理后工伤后,鉴定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2. 工伤鉴定如何分级
  3. 工伤鉴定需要什么材料以及程序
  4.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有法律效力吗,需要哪些材料
  5. 河南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工伤鉴定热门知识

  1. 女性流产工伤等级如何认定
  2. 伤情鉴定多久出结果
  3. 伤残鉴定时间规定内容
  4. 轻微伤法医鉴定多少钱
  5. 皮肤过敏可以做工伤鉴定吗
  6. 劳动能力鉴定的作用是什么,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怎样的
  7. 职业中毒工伤鉴定的流程是什么
工伤鉴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