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08-03
在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可以选择申请法院执行已抵押的财产,也可以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未抵押财产。具体执行方式取决于申请人提供的财产线索以及法院查询到的可供执行财产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应当被当事人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或者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也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相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等措施。但是,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在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相关单位必须予以配合执行。
1、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线索
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或者由法院依职权调查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为了加快执行进程,申请人应尽量提供更多关于被执行人财产的线索。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是顺利执行的前提。
2、采取强制措施并责令履行
在查明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后,执行法官会根据可执行财产的性质依法对该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并责令被执行人在限期内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如果逾期不履行,法院将依法处理该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扣划存款、委托评估拍卖动产和不动产等。一般而言,对财产的处理原则是先处理容易变现的财产。
3、拘留被执行人
如果被执行人违反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可能会被拘留。然而,被执行人的拘留并不影响对其财产的执行。
4、执行担保
如果被执行人被拘留后,可以由第三人向法院提出执行担保。执行担保一般为财产担保,也可能是保证人提供担保。对于财产担保,如果被执行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法院可以直接执行担保财产。如果是保证人提供担保,法院可以裁定执行保证人相应的财产。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