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06-23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工资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意味着,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并且每月都要及时支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如果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可以延期在一个月内支付劳动者工资。然而,延期支付工资的时间应当告知全体劳动者,并报备给主管部门。如果没有主管部门,则需要报备给市或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经济补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如果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还需支付差额部分。如果逾期不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50%至100%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以采取以下法律程序:
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综上所述,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要承担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