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3-06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销售劣药罪的刑期根据行为人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决定。具体刑期如下:
(1)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后果特别严重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销售劣药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的心态。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构成故意犯罪。因此,销售劣药罪属于故意犯罪,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如果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劣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也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劣药,并且销售主体多样化,因此由于缺乏药品专业知识和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过失销售劣药情况相当普遍。然而,销售劣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因此即使过失销售劣药导致严重危害结果,也不构成犯罪。
生产、销售劣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犯罪对象、犯罪客体以及认定标准上存在明显差别。生产、销售劣药罪要求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果未造成严重危害,则不构成该罪。但如果销售金额超过5万元,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应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果生产、销售劣药既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又销售金额超过5万元,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原则,应根据刑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销售劣药罪与诈骗罪在犯罪主体和客观方面存在差异。生产、销售劣药罪在客观上涉及生产、销售行为;而诈骗罪的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将根本不具备药品效能的物品冒充药品以骗取钱财,甚至不考虑其外观和包装。
生产、销售劣药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区别在于:
(1)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犯罪对象是劣药,后者犯罪对象是假药。
(2)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认定标准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只要存在“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状态即可成立;而生产、销售劣药罪则必须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