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技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租赁 > 房屋租赁合同法律知识

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技巧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13

 
21165
民事调解能够及时、彻底地解决民事纠纷,修复因诉讼而受损的人际关系,使诉讼成为令原、被告都满意的双赢官司,有利于促进人际和睦,社会和谐,也有利于自觉履行,是人民法院处理民事诉讼的主要结案方式,是我国民事诉讼中颇具特色的一项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民事调解制度,充分发挥民事调解在解决纠纷,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优势,手心律师网小编对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技巧进行解答。

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技巧

一、坚持“两个原则”,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 坚持自愿、合法原则

调解需在双方当事人均请求调解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任何一方反对调解的,都不得进行调解。调解必须合法,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利益。

2. 公平调解,不偏不倚

司法活动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影响调解工作的进行,还考验着调解人员是否出于公心。当事人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其自尊会受到伤害,也最易激起对执法者的抵触与怨恨。坚持公平调解,才能维护司法公正。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树立规范调解理念

1. 正确处理好法官中立与促成调解的关系

法官在调解过程中要保持中立和文明,严格执行审判纪律,保守审判秘密。在对待当事人的态度上,要改变过去法官依职权居高临下的思想,不能先入为主,言语要文明,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他们对法官中立性产生合理的怀疑。

2. 正确处理尊重当事人意愿与积极引导的关系

在诉讼调解时法官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当事人坚持不愿调解的,不得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更不能以判决结果压当事人,以致违背诉讼调解制度的目的,但如双方确有达成调解协议可能的,虽当事人一开始由于维权心切,不愿接受调解,法官也要积极行使法官释明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进行引导。

3. 正确处理促成调解与保障结果合法有效的关系

法官在诉讼调解过程中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严格调查核实参加调解的具体个人的代理或代表资格的权限,认真审查协议结果,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作好庭前准备,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1. 收集信息,熟悉案情

在调解之前,必先收集有关案件信息,了解纠纷的性质、起因和经过,了解双方当事人的个性,找准当事人的认识误区和问题症结。这个过程是调解的基础环节,如果盲目介入,不但不容易搞好调解工作,反而会因对整个过程和当事人的情况缺乏了解,使调解工作陷入被动,令当事人失去对司法机关的信任,拒绝接受调解。

2. 营造良好氛围,确保调解顺利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要时刻把解决当事人的纷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对当事人要亲切地接待、真诚地理解、妥善地安置,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真诚的情感会营造一个温和、默契的调解氛围,无私敬业的精神也会赢得当事人对调解人员的尊敬,从而有利于调解工作顺利进行。

3. 法官应精通法律,做到融会贯通

调解人员必须熟知法律,在所调解纠纷的法律适用上表现出娴熟的知识和技巧。只有坚持依法调解,才能促进当事人对调解人员的信任并达成比较满意的调解方案。

四、运用调解技巧,确保公正高效

1. 创造沟通平台,促使换位思考

调解人员应使当事人换位思考,促进当事人彼此了解,角色换位是指在转变当事人认识的时候,让当事人想象自己处于对方角色的情况,站在对方的立场、角度认识问题、体验情感。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彼此理解,并达到和解的目的。

2. 分析利弊得失,帮助理清思路

调解人员分析利弊得失、细致入微的讲解常常带来良好的效果,能够避免一些无意义的争执。调解人员应当注意细致分析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当事人分析,让当事人听懂。

3. 不同类型案件,不同调解技巧

在处理人身纠纷案件时,调解人员可运用亲情感化法、矛盾分析与警告相结合的方法、心理沟通法等技巧。在处理与财产有关的案件时,调解人员可采用“背靠背”调解法、 “换位”调解法、 “借力”调解法等技巧。

总之,调解民事纠纷,灵活掌握调解技巧对调解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在实践中多积累经验,多掌握技巧,才能提高诉讼调解工作的效果。

延伸阅读
  1. 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级别管辖规定的原因
  2. 民事纠纷诉讼申请人有哪些
  3. 民间借贷纠纷的警察处理权限
  4. 欠款金额5000元是否构成犯罪
  5. 如何确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

房屋租赁热门知识

  1. 公共租赁房申请的处理程序
  2. 租房合同未签订,是否可以退还押金
  3. 合同
  4. 甲方(出租方):
  5. 次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法律特征
  6. 影响因素对出租登记的影响程度
  7. 二房东群租房的合同有用吗
房屋租赁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