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01-04
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
当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而合同中约定不明确无法判定违约责任的情形时,受害方可以选择更换、退回、另外协商约定或者赔偿等方式来补偿。
违约的一方应当依法赔偿受害方相应损失。
当合同中明确约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依法要求返还双倍定金。
当合同条款中明确违约责任的赔偿责任时,不履行一方必须赔偿相应违约金。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在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的情形下除外。在这种情形下,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过错责任是指由于当事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而引起的违约责任。在发生违约事实的情况下,只有当事人有过错,才能承担违约责任。过错责任原则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a. 违约责任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一方合同当事人有过错时,由该方自己承担;双方都有过错时,由双方分别承担。例如,在来料加工合同中,定作人提供的材料质量不合要求,要承担违约责任。承揽人本应按合同规定对来料先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加工成品。但是,承揽人没有对定作人提供的来料进行检验,而直接把不合格的原料制成质量次的成品。在这种情况下,承揽人也要承担违约责任。
b. 无过错的违约行为可依法减免责任(如不可抗力造成的违约)。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凡违反合同的行为,除了免责的情况外,都必须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任何一方合同当事人,不管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公民个人,只要因过错违约,均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在法律面前,在合同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赔偿实际损失是指违约方因自己的违约行为而在事实上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实际损失包括财物的减少、损坏、灭失和其他损失及支出的必要费用,还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当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造成对方经济损失时,违约方应当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全面履行是指违约方承担经济责任(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等)后仍应按合同要求全面履行。也就是说,违约方承担了经济责任后并不能代替合同的履行,不能自然免除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不能免除过错方继续履行合同的责任。只要受害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且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违约方又有能力履行,违约方就必须继续履行未完成的合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