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5
根据合同法,免责事由可分为两大类: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
法定免责事由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不需要当事人约定即可援用的免责事由。其中,主要包括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构成要件包括:
(1) 不能预见:即当事人无法预知事件是否会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情况如何。对此,应以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
(2) 不能避免:即无论当事人采取何种措施,或即使尽了最大努力,都无法防止或避免事件的发生。
(3) 不能克服:即当事人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无法战胜这种客观力量。
(4) 客观情况:即外在于人的行为的客观现象,包括第三人的行为。
不可抗力可分为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和政府行为三大类。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海浪、洪水、蝗灾、风暴、冰雹、沙尘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等。各国对自然灾害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的认定不尽一致。法国法不认定自然灾害为不可抗力,而英美法则承认其为不可抗力。我国立法认为自然灾害是典型的不可抗力现象,但并非所有自然灾害都能成为免责理由,只有那些对当事人履行合同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才构成不可抗力。
社会异常事件是指非自然灾害、非政府行为,而是由社会团体政治行为引发的事件,如战争、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暴动等。对合同当事人来说,这些事件既无法预见,也无法避免和克服,因此应作为不可抗力的法定免责事由。
政府行为是指在合同签订后,政府当局颁布新的法律、政策和行政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例如,政府出于对外执行反倾销措施或其他贸易报复的需要而实行封锁禁运等,从而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免除责任。
约定免责事由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免除将来可能发生的违约责任的条款,即免责条款。合同法未对免责条款作出一般性规定,只规定了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