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23
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之规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房出资,若是在婚前的出资,视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有证据表明赠与给双方的除外;若是在婚后出资,则该出资视为对双方的赠与,有证据表明赠与给一方的除外。为此,父母的出资根据其本身的意愿不同,应保留不同的凭据内容。
根据现行《物权法》的规定,房屋所有权证是证明房屋产权的合法凭证。对于意欲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夫妇而言,以他人名义购房,很容易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特别是购买经济适用房和小产权房等特殊类型房屋时,以他人名义购房存在着更大的风险。
在现实生活条件下,很多夫妇基于子女的上学、就业的便利条件,以及增加子女的择偶成功系数等原因,会以子女的名义购置房屋。然而,以子女名义购房并不能保证父母仍然可以自由处置房屋,而且会为自己的投资设下不必要的障碍。
在婚前同居、共同创业的情况下,夫妇可能会以一方的名义购买房产。然而,婚前购置房产后,若没有留下凭据,可能在离婚财产分割中造成麻烦,甚至导致财产争议。
由于未及时过户,导致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因涉及第三者的权利而无法进行分割。并且,现实中大量的案例表明,未及时过户存在着签订购房合同的一方与产权人串通,恶意退房,导致配偶另一方的权利保护造成极大障碍,事后的救济难以平衡实际的房屋增值损失。
婚姻财产约定中对于房屋权属的分割,首先要明确的是房屋的地址坐落。地址描述不清会导致协议约定不明确,给婚姻协议的效力确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夫妻间购置的房屋产权比例享有,若房屋是婚前由一方或双方共同购置,要想体现出资的不同,产权比例的明确约定是必要。对于房屋的婚姻财产约定的另一表现形式是,在购房合同中明确各自的产权比例。
婚姻财产约定中可以对婚姻的忠诚惩罚做出明确的约定。这种约定对于日后的过错追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依据。
一个完整的婚姻财产约定,除了约定的具体内容外,夫妻双方的签字及日期填写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署名的协议,多只能认定为一方或双方曾就该事项做过商议,但终未将商议的内容进行确认,而不成立。没有日期的协议,则会因协议的签订日期未明确,而导致协议仍未生效。
婚姻财产约定中涉及一方婚前房屋约定为另一方所有,或共同所有时,应及时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产权变更手续,否则,赠与仍有可能随时撤销。
离婚财产分割时,首先要明确争议房屋的产权问题。根据房屋的产权归属,可以判断该房屋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还是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
在房屋的产权证未下发的情况下,购房合同可以作为追究一方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重要凭证。
婚姻财产约定的内容和效力对于离婚财产分割有重要影响,需要重新审定婚姻财产约定的效力。
婚姻关系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离婚财产分割的结果。若婚姻无效,则双方的关系为同居关系,房屋的分割亦然。
根据照顾儿童利益原则,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可以要求在财产分割中对自己多做分割,以满足子女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