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07
改善型住房是指原有住房面积较小或地段不佳的情况下,根据个人经济条件的改善,有能力购买新的住房以改善现有居住环境的行为。改善型住房的主要目的是使个人住房面积达到所在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或提高住房地段等级。
根据北京市银监局的规定,改善型住房需求将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北京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07平方米为限。具体界定上,改善型住房指的是原有住房虽然存在,但面积较小或地段不佳的情况下,个人有能力购买第二套住房以改善居住条件。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海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4平方米。如果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33.4平方米,无论第二次购房是否为改善住房,都将被认定为购买非改善型住房。
在界定改善型住房时,如果买家在银行征信系统中已经登记有一条未结清的购房贷款信息,那么再次申请贷款购房时,该房将被界定为第二套房或以上。另外,如果买家名下已有两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银行将根据借款人的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因素灵活把握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
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什么是改善型住房以及如何界定第二套房和改善型住房。改善型住房是指个人购买第二套住房以改善居住条件的行为,但与第二套房的界定存在差异。希望通过本文的整理,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区分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