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物品管理法律具体如何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法律知识

遗失物品管理法律具体如何规定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0-05-25

 
18484
平时我们丢失物品很正常,也很常见。如果遗失的是贵重物品或者对失主有着重要意义的物品,那么通常都会想方设法取回自己的物品的,我国对于物品遗失也是有相关法律保护的,这时候法律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那么遗失物品管理法律具体如何规定?下面将有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

一、遗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则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条是关于遗失物的保管的规定。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在返还前或者送交有关部门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在遗失物被领取前,也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损坏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遗失物不易保管或者保管费用过高的,公安机关可以及时拍卖、变卖,保存价金。拾得人和有关单位不能自行拍卖、变卖遗失物。

二、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全文

拾遗物品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拾遗物品的管理,维护财物失主的权益,表彰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根据《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拾遗物品,是指单位和个人拾获单位或他人遗留的财物。

第三条 我市处理拾遗物品的主管部门是市公安局。市公安局的拾遗物品招领处,负责业务的指导和监督。区公安分局和县公安局及各单位人事保卫部门应负责其辖内拾遗物的收集、登记、保管、招领、上缴等工作。

第四条 凡拾获的遗失物品,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在街上或公共场所拾获的财物,应立即送交当地公安派出所,由派出所公开招领,期限十五天;逾期无人认领的,由派出所送交所属区公安分局或县公安局再招领,期限三十天,逾期仍无人认领的,则由区公安分局或县公安局送交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继续公开招领;

(二)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学校等单位范围内拾获的财物,应即交该单位的人事保卫部门,在本单位公开招领,期限十五天,逾期无人认领的,则送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继续公开招领;

(三)在旅馆拾获的财物,应交旅馆保卫部门妥善保管,并设法归还原主或公开招领,招领期限九十天(接待外国人、港澳台胞的宾馆、大厦、酒店可再延长九十天),逾期无人认领的,送交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继续公开招领;

(四)凡拾获机密文件、资料、图纸、重要证件、军用物品(包括枪枝、弹药)、违禁物品以及其他危险物品的,应即送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第五条 旅馆业以及其他代客保管财物的单位,发现被保管的财物超过保管期限未能按期领取的,应继续妥为保管,逾期十天后仍未领取的,可作为拾遗物品,送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处理。

第六条 收到拾遗财物的单位,在将现款数额、物品的名称、数量、特征以及拾获的时间、地点等作详细造册、编号登记存放,并发给拾获人收据。

第七条 单位和个人遗失财物后,可按下列规定查询、认领:

(一)在街上遗失的,向遗失地的公安派出所或区公安分局(县公安局)查询;在单位或公共场所遗失的,向遗失地的单位人事、保卫部门查询;在旅馆遗失的,向该旅馆服务台查询。经向上述单位查询后,仍未能认领遗失物品的,可向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查询;

(二)如失物已查获,并核对属实的,即可办理认领手续。认领失物时,须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足以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如领回的失物属贵重物品的,还须凭街、镇政府或工作单位的证明(境外人员凭护照或回乡证)方可认领。如属国家机密文件、资料,须凭县以上主管部门证

明,方可认领;

(三)委托他人代领失物的,应凭失主的委托书、失主的证件和代领人的身份证认领;

(四)失主领回失物时,可以自愿以遗失物品价值百分之十的金额奖励拾金不昧的单位或个人。

第八条 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接到各单位送来的拾遗财物后,应继续公开招领九十天,逾期无人认领的,按市人民政府有关拍卖市场交易管理的规定,进行拍卖并将款项上缴地方财政。

第九条 拾遗物品如属食物或其他容易变质腐烂物品的,应及时拍卖处理,将拍卖款项妥善保存招领。到期无人认领的,应上缴地方财政。

第十条 对拾金不昧或者处理拾遗财物有显著成绩的按下列规定予以奖励:

(一)对拾金不昧的个人,可按拾获财物价值的百分之十的金额给予奖励;

(二)对从事处理拾遗物品工作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并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十一条 冒领、挪用、侵吞、损毁拾遗财物的,除返还原物或赔偿经济损失外,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市公安局拾遗物品招领处应加强对拾遗财物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等制度,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管理拾遗物品的一切费用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一九八二年七月六日颁布《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延伸阅读
  1.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行政违法行为
  2.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款问题投诉方法
  3. 国有划拔宅基地的买卖问题
  4. 村里的荒山荒地被征收,没有补偿怎么办?
  5. 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和使用权问题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担保物权的顺位规则及其核心效力
  2. 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3. 买小产权二手房的法律手续
  4. 医疗事故案例分析(一)
  5. 封闭空间的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
  6.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
  7. 虚假广告的法律处罚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物业服务合同范本
  2. 公司买卖合同范本
  3. 深圳工业园区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4. 房屋订购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