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20
根据票据的流通性,票据在经过多个持票人后,最终由最后一位持票人通过连续的背书来证明其对该票据的权利。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所有的背书都必须是记名背书。背书的连续性在形式上表现为后一位背书人是前一位背书人的被背书人。只有当每一对背书人与被背书人的签章衔接无间断时,才能证明背书的连续性。
背书行为分为两种:转让背书和非转让背书。对于非转让背书而言,被背书人并非票据的真正所有人。即使允许被背书人授权他人代行票据权利,该背书仍然属于非转让背书,因此无法使转让背书连续起来。只有进行转让背书并且在时间上能够衔接,才能使转让背书连续,从而证明最终持票人享有票据权利。
背书的连续性仅要求形式上的连续。如果在背书过程中存在冒充签章、无权代理或无权签章的情况,导致背书实质上不连续,一般会将其视为伪造签名处理,但不会影响背书的连续性。对于形式上缺乏背书连续性但实际上票据转让仍保持连续性的情况,为了保护合法票据持有人的权益,如果能够通过举证证明背书的连续性,持票人仍可继续享有和行使票据权利。例如,持票人在背书转让或赠与他人之前去世,其继承人通过行使继承权获得该票据的权利。虽然从形式上看,背书连续性并未保持,但实质上票据权利是连续的。又如,持票人破产后,通过破产程序依法获得的票据,无法取得破产企业的签章,虽然在形式上缺乏背书连续性,但在实质上票据仍然保持连续性,持票人仍可享有和行使票据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