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1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借款人的保证人可以被追加为共同被告,如果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而出借人只起诉保证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如果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而出借人只起诉借款人,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而如果出借人只起诉保证人,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如果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而出借人只起诉保证人,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而如果出借人只起诉借款人,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从字面表述上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只规定了重新出具债权凭证的情形。这是因为在重新出具债权凭证的情形下,关于复利的约定较为隐蔽,对于本金的认定往往存在争议,成为人民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难点。但实质上,该条规定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约定的复利。例如,如果双方当事人明确约定了复利计算的情形,无论约定的利率有多高,计算复利的次数有多少,根据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将保护的本息之和的限度以最初的本金为基数,按照年利率24%计算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与最初的本金之和。超过此限度的部分,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
在只重新出具一次债权凭证的情形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的规定,本金和利息的认定相对容易。但在实践中,双方当事人往往会多次重新出具债权凭证,相当于出现多期借款。在这种情况下,至少需要分两步计算:
第一步,根据该条第1款的规定,逐步认定各期的本金,并计算出最后一期的本息之和。这通常也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偿还的数额。
第二步,根据该条第2款的规定,判断最后一期的本息之和是否超过法定上限。即以最初的本金为基数,按照年利率24%计算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与最初的本金之和。超过上限的部分,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