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能参与案件执行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中止和终结法律知识

人民陪审员能参与案件执行吗

点击数:77 更新时间:2024-07-05

 
17488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审判后,就会出具判决书,判决书生效后就需要执行,被执行人不执行的,法院在另一方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可以强制执行的,那么人民陪审员能不能参与案件执行?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执行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二条的规定,公民有依法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人民陪审员依照该法产生,并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享有同等的权利。

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人民陪审员依法享有参加审判活动、独立发表意见、获得履职保障等权利。人民陪审员应当忠实履行审判职责,保守审判秘密,注重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

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执行的优势

1. 在寻找方面的优势

在执行案件中,寻找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财产是一个难题。基层法院所聘用的人民陪审员大多分布在当事人之间,因此在寻找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财产时具有独特的优势。相比之下,执行人员在执行程序中往往不认识被执行人,而周围群众也不愿提供相关信息。通过人民陪审员的参与,能够保证及时而准确地寻找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财产。根据某一基层法院的统计调查,在有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的57件案件中,没有人对被执行财产提出异议,从而减少了异议审查环节,也没有发生财产执行错误。

2. 在执行和解上的优势

我国现行法律并未规定执行过程中的调解制度,导致有些案件即使可能和解,执行人员也不能直接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陪审员的介入可以抓住时机,与双方执行当事人进行沟通和对话,缓解彼此的对立情绪,促使执行当事人转向和解。由于人民陪审员来自于当事人,与当事人有某种联系甚至有亲戚关系,因此能够更容易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和解率。对于一些案件,如果按照正常的强制措施进行,需要经过查封、异议、评估、拍卖等步骤,涉及不动产的还需要强制搬迁,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人民陪审员的参与可以促使案件和解,省去一些强制程序,提高效率,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3. 在强制手段适用上的优势

对于经过执行和解仍然不能结案的案件,必须及时适用强制手段。基层法院面对的大多是农村地区,有些甚至是偏远地区,被执行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在强制手段的实施过程中经常发生阻拦警车、围攻干警等暴力抗法事件。而人民陪审员的陪同执行能够通过向不明真相的人讲解情况和法律来及时化解民众的过急情绪。此外,人民陪审员对被执行财产比较熟悉,能够有效防止执行人员在财产辨识上出现偏差。根据对某一法院陪审员陪同执行的案件进行的统计,57起执行案件中没有发生差错,也没有发生暴力抗法事件。

延伸阅读
  1. 如何申请成为人民陪审员
  2. 法律专业术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哪些人不具有辩护人资格,不得担任辩护人的情形是什么
  4. 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的情形
  5. 辩护人不得担任的人员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2.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3. 经济适用房法院的拍卖限制
  4. 什么是强制执行
  5. 执行异议的规定
  6. 诉讼保全的方式及申请程序
  7. 执行庭案件审批的时限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