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9-17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以书面形式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和第二百二十七条的规定,符合条件的执行异议应当由人民法院在规定的时间内立案并通知异议人和相关当事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异议申请将被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申请。
如果执行异议申请材料不齐备,人民法院将一次性告知异议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补足材料。如果异议人逾期未补足材料,将不予受理。
如果异议人对不予受理或驳回申请的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裁定撤销原裁定,并指令执行法院立案或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执行法院收到执行异议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立案或作出不予受理裁定。如果执行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受理裁定,或者受理后超过法定期限不作出异议裁定且没有正当理由,异议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理由成立的,应当指令执行法院立案或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异议裁定。
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行为。一旦收到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审查。如果理由成立,人民法院将裁定中止对执行标的的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人民法院将驳回异议。如果案外人或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或裁定错误,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如果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执行异议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有权提出执行异议的主体必须是案外人,而不能是当事人。执行申请人和被申请执行人对法院执行的意见不属于执行异议。
第二,案外人必须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对法院的执行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第三,执行异议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提出。如果执行程序已经结束,案外人再提异议将被视为新的争议,应通过新的诉讼程序解决。
案外人提出异议时,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对执行标的主张自己权利的理由,并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书写确有困难,也可以口头提出,由书记员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