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和解的程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法律知识

执行和解的程序有哪些

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3-10-31

 
17443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执行和解一在执行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一致外,签订和解协议,暂时对法院生效判决书不执行的情形,执行和解协议不履行的,申请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那么执行和解的程序有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执行和解的程序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执行和解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双方当事人协商签订和解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当就协议内容进行充分的协商和商讨,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执行员将执行协议记录入笔录

执行员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将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进行记录,并将其记录在笔录中。这样可以确保协议的内容准确无误,并为后续的执行程序提供依据。

3. 当事人签字

在和解协议记录入笔录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对协议内容进行确认,并在笔录上进行签字。这样可以确保双方当事人对协议内容的认可和接受。

4. 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内容,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会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和相关证据,对申请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相应的判决。

执行和解中存在的法律陷阱

在司法实践中,执行和解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陷阱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 变更被执行主体

有些被执行人会采取隐瞒财产真相、与他人串通等手段,诱使申请执行人与不具备履行能力的第三人达成变更被执行主体的和解协议,从而导致和解协议无法履行。

2. 变更执行标的物

有些被执行人会声称自己没有足够的财产用于偿还债务,要求申请执行人同意以货物冲抵债务。然而,这些货物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无法实现其价值,从而导致双方产生矛盾和冲突。

3. 变更履行期限

有些被执行人故意声称无法按照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期限履行,迫使申请执行人妥协并同意分期履行。一旦和解协议达成,被执行人往往不会优先履行承诺,而是以各种理由继续拖延履行。

4. 变更履行方式

有些被执行人会在和解协议中与申请执行人约定变更履行方式,如要求劳务抵债、代为履行等。然而,一旦和解协议达成,被执行人可能会随意反悔或故意不履行约定的方式。

延伸阅读
  1.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
  2. 行政案件的分类
  3. 抚养费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两年
  4. 姜海龙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
  5. 拿到判决书后的债务追偿程序

执行程序热门知识

  1. 被执行期间公司是否可以换法人代表
  2. 法人和执行董事的区别
  3. 钱亮的问题:交通事故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4. 保险公司拖欠理赔费用一年可起诉利息吗
  5. 失信被执行人的规定及相关法律规定
  6. 共同投资协议
  7. 民事诉讼中执行异议的时效规定
执行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