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4-12
发达国家一直在不断提高质量检验标准,并增加检测项目。例如,美国是全球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食品标签种类多达22种,并且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和补充。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都必须有食品标签,而膨化食品还需要有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同样,日本的进口农产品残留物限量标准也在不断增加。今年实施的“肯定列表”新增了51392个限量,涉及264类食品中的734种化学品残留,并且禁止使用15种农药和兽药。这使得农产品检测项目大幅增加。由于日本是中国食品和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该国对农产品的检测要求的提高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形成了所谓的“绿色壁垒”。这些绿色壁垒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以及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动物福利问题尤其受到欧盟的重视。例如,欧盟规定鸡场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只能养10只,而不是一般的12只。他们认为密度太大会使鸡感到不舒适,因此增加了养殖成本,形成了贸易壁垒。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争论的焦点。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态度,而欧盟和日本等国则坚决反对。这也引发了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管理措施的讨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日益升级的趋势。例如,日本自2003年起实施了“大米身份认证制度”,要求所有进入日本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信息,否则不允许销售。此后,日本又将认证范围推广到蔬菜,并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对中国等国家的农产品来说,进入日本市场将变得更加困难。
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也带来了间接损失,难以估计其规模。据商务部统计,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造成约90亿美元的损失。受阻的产品范围从蔬菜、水果、茶叶扩展到蜂蜜、畜产品和水产品。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