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纠纷时劳动者能否行使留置权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留置 > 留置权法律知识

劳资纠纷时劳动者能否行使留置权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28

 
15749
劳资纠纷是劳动争议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时候,劳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可以向劳动仲裁机关申请仲裁,那么劳资纠纷时劳动者能否行使留置权?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劳资纠纷中劳动者是否可行使留置权

争议焦点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解除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未支付。劳动者是否可以行使留置权,拒绝返还用人单位的车辆,直至工资及补偿金支付完毕。

裁判结果

一审法院认定:被告卢某云基于劳动关系合法占有涉案车辆,又因该劳动关系,原告公司拖欠被告工资及赔偿金,故被告卢某云对涉案车辆可以行使留置权。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原告公司的诉讼请求。原告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称:根据《物权法》及《担保法》的规定,留置权仅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因合同纠纷等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适用于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劳动关系纠纷中,故被上诉人卢某云对涉案车辆行使留置权无法律依据。同时,在本公司与被上诉人卢某云解除劳动关系后,被上诉人卢某云即丧失占有使用涉案车辆的权利,其行为不属于合法占有。因此,请求改判被上诉人卢某云返还涉案车辆。被上诉人卢某云辩称:本人系因职务关系而占有涉案车辆,属于合法占有。同时,留置权因《物权法》的扩大适用,已不仅局限于因合同等产生的债权债务纠纷,在劳动关系纠纷中亦可适用。本人在上诉人公司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下,有权对合法占有的涉案车辆行使留置权。故请求维持原判。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法院判决;被上诉人卢某云向上诉人公司返还涉案车辆。

裁判要旨

劳动者虽基于劳动关系合法占有用人单位的车辆,但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不平等关系,并非平等民事主体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且该车辆系用人单位为公司高管出行所提供的福利,而非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标的物,与用人单位因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而与劳动者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并非属于同一法律关系。据此,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以用人单位拒付拖欠工资及补偿金为由,行使留置权,拒绝返还其占有的用人单位的车辆,此行为无法律依据,因此,应予返还。

法理评析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首先,留置权作为担保物权的一种,其规定在《物权法》、《担保法》等民法体系中,因此留置权的调整对象应为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不应具有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任何一方均不能支配另一方。而劳动关系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双方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具有隶属关系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劳动关系纠纷不在留置权所调整的平等主体范围内。其次,根据《物权法》第231条的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所谓同一法律关系,首先要求动产的占有与债权形成了法律关系,而非纯粹的生活关系;其次要求留置的动产与债权的产生具有相当因果关系。若债权人留置的占有物与债权无因果关系,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则留置权无法成立。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基于工作原因合法占有用人单位的车辆后,双方解除劳动关系。此后,劳动者基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拒绝返回占有的车辆。虽然劳动者占有用人单位车辆系合法占有,但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非民事平等主体,根据上述对留置权享有主体的分析,留置权作为担保物权之一,仅在平等主体之间适用,故劳动者不具有行使留置权的主体资格。同时,劳动者所享有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债权系基于劳动关系产生的,而劳动者拒绝返还的用人单位的财产系车辆,属于动产,且系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的工作福利,与劳动关系产生的债权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综上,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及补偿金而留置此前合法占有的单位车辆,不具有法律依据,依法应不予支持。

适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三十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第二百三十一条: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延伸阅读
  1. 建设工程留置权的适用条件
  2. 留置物如何确定价格
  3. 一、加工承揽合同中的留置权行使
  4. 可能发生留置权的情况
  5. 行使留置权的前提

留置热门知识

  1. 留置时间限制
  2. 法律上留置权适用范围
  3. 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
  4. 派出所留置的条件
  5. 留置措施的频次
  6. 担保债务的履行方式
  7. 担保物权竞合的处理
留置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