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07-2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1条,当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但对本案以外的第三人有到期债权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向第三人发出履行到期债务的通知,即履行通知。履行通知必须直接送达第三人。
履行通知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第三人直接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其对被执行人所负的债务,不得向被执行人清偿;
(2) 第三人应当在收到履行通知后的十五日内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
(3) 第三人对履行到期债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履行通知后的十五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
(4) 第三人违背上述义务将承担法律后果。
根据规定,第三人对履行通知的异议一般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如果口头提出,执行人员应记录并由第三人签字或盖章。
如果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间内提出异议,人民法院不得对第三人进行强制执行,并且不对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
1. 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这一条件有两层含义:一是债务人所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货币和物资,客观上不能满足或不足以满足保全请求;二是债务人虽然拥有固定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但这些资产虽然可以被查封,但在变卖时可能无人愿意购买,或者为了保障债务人的正常生活或生产必需,不宜拍卖或变卖其固定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
2. 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且没有对待给付义务。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是指债务人必须对第三人享有债权,并且该债权已到清偿期。对于尚未到期的债权,由于处于不确定状态,如果此时进行债权保全,依据不足,也不公平对待债务人。对待给付义务是指双方当事人互相有给付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债权债务关系不确定,不适宜对债务人的债权采取保全措施。
3. 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必须真实、合法。如果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债权不真实、不合法或全部无效,将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4. 申请保全应由债权人提出。如果债权人未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不能根据债权人的申请裁定对债务人的债权进行保全。这样做不仅可以防止债务人消极地行使债权,还可以防止个别法院滥用债权保全措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1. 如果第三人是保证人,不宜直接保全保证人的财产。如果允许保全保证人的财产,就等于债权人可以要求第三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履行债务,这将剥夺保证人的异议权。同时,保全保证人的财产还要以第三债务人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为前提,这实际上已超出了债权人请求保全的范围。
2. 如果第三人与他人共同享有债权,人民法院只能对第三人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有权处置的部分进行保全。如果约定或规定不明确,而债权人坚持要求保全,可以告知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并提起诉讼至法院。
3. 债权保全范围限于债权人的请求,不得超过债务人的债权额。在保全中,当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债权额大于债权人的债权额时,超过部分不能被保全;当债务人的债权额小于债权人的债权额时,人民法院只能对第三人应承担的债权数额进行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