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医疗事故家属该怎么办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损害法律知识

出了医疗事故家属该怎么办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5-05

 
135511
医疗事故发生之后,家属肯定是最着急的了,有的家属会情况比较激动,然后做出不利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正确的处理流程是如何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及相关义务

1. 报告和调查

当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时,相关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向医疗服务监控办公室或总值班汇报,并立即展开调查和核实。调查结果应向监控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汇报,并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情况,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

2. 采取有效措施

对已发生或发现的医疗过失行为,当事人应按规定程序上报,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3. 不良反应的处理

对于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相关人员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并组织双方人员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如有需要进行检验,应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

4. 死因调查

对于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情况,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尸检申请。如患方拒绝尸检,应让其家属签字;如拒绝签字,医院应如实记录,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5. 书面陈述和整改措施

当事人必须将医疗事故的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并经科室讨论,分析原因,写出定性结论。之后,应在2天内将书面材料提交给医务科,并提交给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以进行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6. 医疗事故处理期间的义务

在医疗事故处理期间,医疗事故处理小组成员应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并告知处理程序。另一方面,他们应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同时要求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得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可能需要暂停执业行为。

7. 较大医疗纠纷的处理

对于较大的医疗纠纷,为了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保卫科有关人员应迅速到达现场。如果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应立即报警,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8. 病历资料的封存和启封

对于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并由医疗机构进行保管。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调查报告:医疗操作过失导致严重后果
  2. 医疗事故致死起诉流程
  3. 如何有效投诉医生
  4. 医疗事故鉴定期限的规定
  5. 医疗纠纷期限多长时间

医疗纠纷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
  2. 医疗垃圾处理协议书
  3. 强制医疗的决定权
  4.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
  5. 我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
  6. 医疗事故导致刘某伤残案件分析
  7. 评定标准的设计及操作程序
医疗纠纷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