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交换的范围有哪些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09
证据交换的适用范围
案件适用范围
证据交换的案件适用范围是指需要进行证据交换的案件类型。在英美法系中,证据庭前交换是一般原则,而不交换则是例外。然而,在中国根据《若干规定》,举证时限制度适用于所有案件,但庭前证据交换仅适用于证据较多或疑难复杂案件以及当事人申请的案件。对于案情简单或证据不多的案件,除非当事人申请,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证据交换。《若干规定》并未将证据交换作为民事诉讼的普遍适用规则,其目的是缩小证据交换的适用范围,以提高诉讼效率。然而,根据案件的简单与复杂以及证据的多与少,无法在证据交换前确定。即使是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也有可能转为按普通程序审理。因此,应当由法律来管理证据交换的适用范围,而不应由法官来决定。应当采用法定型的证据交换,而非申请型或法官裁量型的证据交换。证据交换应作为一般原则,并由法律明确规定不适用的案件范围。因此,《若干规定》对此的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证据适用范围
关于证据交换适用的证据范围,《若干规定》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凡是与案件在事实和法律上有关联的证据资料,原则上都应提交和交换。对于一些不易复制或不能搬迁的证据,也应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以确保其可用性。对于证人证言,可以采取庭前双方相互询问证人、交换询问笔录等方式来固定证言。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的证据资料一般不适用证据交换,但应告知当事人该证据的名称及要证明的案件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