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2-02
申辩权是指在行政许可的申请过程中,当事人有权对不利于申请人获得批准的理由、事实和问题等进行解释、说明、澄清和辩解的权利。陈述权和申辩权是相对人的一项法定权利,行政机关应当予以保障和正确对待。
在实践中,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陈述权和申辩权的保障存在不足。他们自恃享有审批权和处罚权,对申请人或被处罚者持有高人一等的态度。这种做法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相悖。行政机关不能将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视为“态度不好”、“蛮横无理”、“狡辩”等,以此不批准申请或加重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听证和直接面对面交流。
在行政许可的申请过程中,听证可分为行政机关主动听证和被动听证两种形式。
行政机关主动听证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被动听证是指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第三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对于被许可人的处罚过程,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时,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当事人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的另一种形式是直接向办理行政许可或实施行政处罚的人员进行陈述、解释和辩驳。双方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不需要通过正式的形式。这种形式灵活、便捷,有利于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及时进行沟通、交换意见,有利于行政执法人员作出正确的判断。行政执法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其提出的事实、证据和理由要仔细研究。正确的要予以考虑、采纳,错误的要予以指出、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