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6-08
公力救济,又称国家保护,是指权利人通过法定程序请求国家对其权利进行保护的方式。公力救济是以民事责任作为中介的,当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时,原本正常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实现受到阻碍和干扰,从而产生民事责任法律关系。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便行使公权力强制责任人承担第二性的义务,以对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补救。
除了民事性质的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十种责任形式之外,还可以采用训诫、收缴财物或非法所得、罚款、拘留、判处刑罚等行政和刑事性质的保护方法。
私力救济,又称自我保护,是指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自行救济受侵害的权利。在现代社会,公力救济是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民事主体的权利受到侵害,情况紧急,如果不及时制止或躲避侵害,不仅会使权利人无法实现权利,还可能扩大势态,影响社会秩序。因此,各国民法规定,民事主体可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私力救济,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
自卫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使自己或他人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自卫或躲避措施,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权行为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
民事权利根据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可以以金钱计算价值,一般具有可让与性,当财产权受到侵害时需要以财产方式予以救济。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民事权利根据其作用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支配权的特点主要包括:
民事权利根据其效力范围可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适用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
绝对权的主要特点包括,权利人可以向任何人主张权利,权利人不需要借助义务人的行为就可以实现其权利。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都属于绝对权。
民事权利根据两项相互关联的权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则是指两项在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例如,一债权人享有担保权,该债权人享有的债权为主权利,其享有的担保权就是从权利。
民事权利根据相互间是否具有派生关系可分为原权与救济权。
原权是基础权利,是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救济权是由原权派生的,是在原权受到侵害或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产生的权利,是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例如,某甲的房屋被乙侵占,甲要求乙返还房屋的权利属于救济权,而甲对其房屋享有的所有权属于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