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3-11-30
一、行政诉讼的提起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行政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行政诉讼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行政诉讼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
二、行政诉讼举证须知
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 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 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应当本人亲自来人民法院,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并向人民法院提交由本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申请复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未申请复议直接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诉讼,应当提交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证明自身主体资格的必要材料。
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 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 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原告或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内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原告或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不预交鉴定费用或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 提供原件、原物。如果提供原件、原物有困难,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等;
(二) 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三) 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四) 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盖章。
当事人应当根据对方当事人的人数和法院审查的需要,提交证据材料的副本(复印件或复制品)。纸张一律使用A4纸,原件不是A4纸的,复制为A4纸。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按照副本数认真填写《证据交换(目录)表》,并将该表附在每套证据副本上。
当事人如果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本院提出。
对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三条一款规定的条件之一的,可以在举证期限内书面申请本院调取证据。调取证据申请书应当写明以下内容:
(一) 证据持有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住址等基本情况;
(二) 拟调取证据的内容;
(三) 申请调取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当事人如果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证据的名称和地点、保全的内容和范围、申请保全的理由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