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9-26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义务,并且存在故意不履行的情况下,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强迫其履行行政义务的行为。不履行行政义务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例如在规定不得建筑住宅的土地上建立住宅;另一种是不履行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例如应纳税而不纳。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强迫当事人履行行政义务,因此,强制执行的范围应当限制在行政义务的范围内。
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义务人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但是关于行政强制执行的基础,即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历史上存在过长期的争论。在大陆法系国家早期,主张行政强制执行的基础包括行政处理决定和行政法律规定两类。然而,近期行政强制执行的趋势是倾向于仅以行政处理决定为基础,不再以法律规定为直接依据。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在普通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有重要区别,这源于对行政强制执行权性质的不同认识。普通法系国家一直将行政强制执行权视为司法权的一部分,因此行政机关无权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相反,大陆法系国家中的许多国家将行政强制执行权视为行政权的一部分,并由行政机关自行执行。然而,近期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机关是否拥有行政强制执行权需要特别的法律规定来确定,这符合民主潮流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观念的不断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