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0-16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执行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在民事执行中,生效裁判是人民法院取得执行权的前提条件。在就共同侵权所作的判决中,法院就共同侵权人的责任一并认定,并根据该判决予以执行,无疑问。然而,在保证连带之债的场合,法院判决仅就被保证人而作出。在执行中,如果被保证人无法履行债务,根据连带之债民法理论,人民法院可以执行保证人的财产。那么,保证人既然被排除在判决效力之外,判决对保证人的适用方式是什么呢?人民法院据以执行保证人财产的依据是什么呢?
第一种方式是重新以判决的方式确认连带债务人的责任。然而,这种方式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
第二种方式是裁定直接执行保证人的财产。然而,这种方式以裁定确认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似乎有些不妥。
小编认为第三种方式较为可行。采用通知的形式可以表明保证人基于实体法律规定而受判决的约束,尽管判决本身并不对保证人适用。在执行中,人民法院的执行依据仍然是生效裁判。这可以认为是连带之债执行的诉讼法依据。连带之债的判决效力扩张及于保证人的事实,其理论基础仍源于连带之债理论,判决扩张的基础仍是保证人对保证债务的连带责任。
在民事执行中,保证连带之债、第三人抵押连带之债、超越代理权的连带之债、合伙连带之债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