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4
担保是一种法律制度,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债权人为实现其权利,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担保通常通过双方订立的担保合同来进行。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担保方式是指根据担保法规定,实现担保权责的方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留置和定金等五种方式。其中,保证是一种人保方式,常指信用保证。
在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时,如果担保合同未约定保证方式,当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时,担保人不能以未约定的担保方式为由拒绝先行偿还借款。近日,湖南省攸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
2012年4月,被告陈某武因经营宾馆资金不足,向被告陈某英寻求帮助。陈某英随后找到原告肖某某,为陈某武提供了60000元的借款,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陈某武为肖某某出具了借条,并由陈某英作为担保人。借款到期后,陈某武以宾馆生意亏损为由未能按期偿还借款,陈某英以未约定保证方式为由拒绝偿还欠款。因此,肖某某将两被告告上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肖某某向被告陈某武提供借款,借款行为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因此该民间借贷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被告陈某武有责任向原告肖某某偿还借款。同时,被告陈某英在借条上以担保人的身份签名,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应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因此,法院判决被告陈某武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借款本息,被告陈某英连带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