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需要举行听证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1-26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
听证的法定范围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时,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此外,行政机关在认为有必要进行听证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行组织听证。因此,并非所有行政处罚案件都需要进行听证,听证案件的范围是有限的。
提出听证要求的条件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前提是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中的违法事实存在重大分歧。如果当事人与行政机关对违法事实的认定没有分歧,则不需要进行听证。其次,只有属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范围内的重大案件,即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案件,才可以进行听证。第三,只有当事人按照程序提出听证要求或者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进行听证时,行政机关才会组织听证。当满足前两个条件时,即使当事人本人不要求听证,行政机关也可以不组织听证。
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情况
除了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外,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进行听证的情况也可以组织听证,但必须先征得当事人的同意。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行政处罚案件重大、复杂,需要慎重决定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组织听证,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定;2.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范围,并且当事人对事实的认定存在争议,当事人又有听证意愿的情况下,但由于客观原因或正当理由,未能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组织听证;3.行政处罚案件属于本行政机关权限范围内的行政管理事项,具有普遍性或者对公众有重大影响的,通过公开举行听证可以扩大影响,有利于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遵守法律,行政机关可以组织听证。因此,听证程序在行政处罚中并非必经程序,只有符合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案件才会进行听证。听证程序的设立,一方面保证了行政机关处理行政处罚案件的效率,另一方面注重了行政处罚程序中的民主程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