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进行内部信息传递内控审计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法律知识

企业怎么进行内部信息传递内控审计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0-05-25

 
12600

(一)调查了解

调查了解,就是调查了解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基本情况,是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

内部信息传递调查这项工作是在内部控制审计总体工作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具体内容很多,也因单位的不同而不同。对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调查了解的方法有文字叙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控制矩阵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经常综合运用。实际审计工作中,为提高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效率,调查了解工作应同内部信息传递现场测试工作一并进行,不宜为满足调查而走形式。

(二)初步评价

对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可通过问题调查表和初步评价表进行反映。内部信息传递初步评价可以结合调查了解程序一起进行,也可独立进行。

(三)风险评估

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审计人员进行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要收集的证据。内部信息传递风险评估,就是识别、分析、评价内部信息传递方面的风险。

内部信息传递风险应识别和描述以下情形:

⒈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内部报告的形成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⒉内部信息传递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内部信息传递的优势。

⒊内部信息传递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

(四)控制测试

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测试,就是审计人员现场测试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对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进行测试时,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以及重新执行控制等程序。事实上,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对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是一并进行测试的,测试重点是内部信息传递关键控制。

(五)评价缺陷

评价内部信息传递控制缺陷,就是对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存在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方面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已发现的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审计人员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核对测试结果和数据,确认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缺陷事实并在缺陷认定底稿上签章。

(六)审计评价

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是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是评分法。

(七)形成意见

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就是对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结论,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一部分。这方面的工作是在前面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延伸阅读
  1. 企业资产重组前内部审计的作用
  2. 外商独资企业股权怎么转让
  3. 企业增值的内部审计系统
  4. 检查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5.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法热门知识

  1. 一、各种收入的审计
  2. 武汉审计局:学习新修订《审计法实施条例》的组织与推广
  3.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
  4.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5.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6. 审计方法
  7.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