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是不是伪证罪的主体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法律知识

被害人是不是伪证罪的主体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22

 
115114

被害人是否应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一、单位应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根据我国《刑法》第305条的规定,伪证罪的主体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而不包括单位。然而,我认为刑法对伪证罪主体范围的规定不够科学,单位应该成为伪证罪的主体。首先,单位作为虚拟的人格化实体,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虽然在刑事诉讼中,单位的证言是通过特定自然人的决策形成的,但一旦这些决策上升为单位整体的思想,就已不再是特定自然人个人意志的选择,而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的行为,是单位行为的一部分,且不能脱离单位而存在。因此,单位应对代表其意志并出具证明的行为负责。其次,单位是一个人格化的社会系统,它在“作证”中的意志体现和行为实施与自然人不同,单位的意志是复合一体的。因此,不能因为单位具有复合性而否定其单一性,否则将等同于承认单位犯罪实际上是单位和自然人共同犯罪,或将一个单位拆分成两个人。如果单位出具虚假证明,根据单位犯罪的情况,犯罪主体是一个,刑罚也应当加于以单位名义出具证明的单位。相反,如果单位出具虚假证明,而以伪证罪为由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这与刑法原则中的罪责自负、刑止于一身相矛盾。最后,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从立法的统一性角度考虑,我国刑事立法也应承认单位可以成为证人,单位故意提供虚假证明应构成伪证罪。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单位出具证明作为证据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表明单位可以作证。为了使立法与司法实践保持一致,有必要在立法上承认单位可以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二、记录人不应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根据我国《刑法》第305条的规定,记录人可以成为伪证罪的主体。然而,我认为记录人作虚假记录的行为应构成徇私枉法罪,而不是伪证罪。首先,记录人作虚假记录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与伪证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不同。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记录人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一样,属于国家司法工作人员的性质,与证人等诉讼参与人的身份有着质的差别。记录人故意作虚假记录,不仅妨碍了国家司法活动,还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与伪证罪所侵害的客体有较大差别。其次,记录人并不具备证人的一些特性。证人是在案件发生之前就了解案件情况的,而记录人仅是将证人等主体陈述的内容加以记录、整理的人,他们并不了解案情。此外,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所有笔录都应经被询问人或讯问人阅读或向他们宣读,经他们同意签名后方有效。因此,记录人对本来就真实的证据进行的篡改行为,显然是利用职务之便,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进行追诉,或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进行包庇,这种行为应构成徇私枉法罪。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检查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误工损失
  3. 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
  4. 停尸费的责任承担
  5. 刑事案件中的和解和撤诉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2.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3.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4.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5.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7.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