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抵押骗取借款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法律知识

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抵押骗取借款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点击数:45 更新时间:2023-09-22

 
114308

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抵押骗取借款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常见作案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最常见的作案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1. 以假乱真"饰耳目"

犯罪分子通过使用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者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的方式,在签订合同时骗取钱财,然后逃之夭夭。

2. 招摇撞骗"唱空城"

犯罪分子通过虚构购销产品、发包工程、投资协作等名目来骗签合同,待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得到担保财产后,迅速逃离现场。

3. 一唱一和"演双簧"

犯罪分子通过媒体和网络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部队和知名民营企业等单位,以紧俏和滞销商品为诱饵,通过以一方需购买某种物品,而另一方能提供此物品来演"双簧",随后诱惑第三方参与进来,从而实施诈骗。

4. 虚张声势"空手道"

犯罪分子为证明自己"有经济实力",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作为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并信任,然后通过经济合同诈骗钱财。

5. 先舍后取"钓大鱼"

犯罪分子本身没有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为了达到其犯罪目的,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其履约能力和诚意,然后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待诈骗到大量钱财后立即销声匿迹。

6. 高进低出"连环套"

犯罪分子先以高价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小额定金或支付小部分货款,在骗取对方信任后,设法获取全部货物,然后迅速以低价倾销这些货物,最后逃之夭夭。

结论

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抵押骗取借款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都构成合同诈骗罪。以上列举的合同诈骗罪的常见作案手段中,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抵押骗取借款就是一种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
延伸阅读
  1. 培训合同属于合同诈骗吗
  2. 老公贷款骗老婆签字有效力吗
  3. 合同诈骗罪两万可以判几年
  4. 合同诈骗有怎样的表现形式
  5. 用假购销合同骗取贷款是犯罪吗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相关法规中嫖娼处罚标准
  2. 冒充警察行为的法律性质
  3.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4. 辱骂警察是否构成妨害公务罪
  5. 寻衅滋事罪及其刑罚量刑标准
  6. 招摇撞骗罪的法律规定
  7. 招摇撞骗罪:情节犯还是行为犯?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