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追诉时效到期后的法律处理方式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05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是非常多的,而做出犯罪的行为触犯我国刑法的,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追究刑事责任是有追诉时效限制的,那么刑事犯罪追诉时效到期了案件如何处理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刑事犯罪追诉时效到期的处理方式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案件应当采取撤销、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的处理方式: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2. 犯罪已经超过追诉时效期限;3.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4. 按照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5.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6.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刑事犯罪追诉期设立的原因
司法机关不能因为一次犯罪行为而永久保有司法追诉权利,只要经过一定的追诉期限而未能将犯罪嫌疑人逮捕到案,司法机关将失去对其进行制裁的权利,也无法再对其进行处罚。对于犯人如果在追诉期内逃往国外,时间仍然计算在内。然而,犯人不应抱有侥幸心理,因为目前各国纷纷通过延长犯罪的追诉期限或通过国际合作将罪犯引渡回国。犯罪的追诉期限根据所犯罪行的最重刑罚而定。大多数国家的追诉权期限如下:- 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追诉期限为20年;- 2年以上10年未满有期徒刑的案件,追诉期限为10年;- 1年以上3年未满有期徒刑的案件,追诉期限为5年;- 1年未满有期徒刑的案件,追诉期限为3年;- 拘役或罚金的案件,追诉期限为1年。法律设立追诉期限考虑到法律的稳定性,但目前司法趋势是对于某些犯罪案件应慎重考虑取消其追诉时效期限。特别是对于手段残忍的谋杀罪以及对儿童少年进行性侵犯的罪行,应根据被告犯案的动机和手段,取消其追诉时效。过去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为20年或30年,主要原因是在15、16世纪时,人们的寿命在20或30年左右,几乎相当于无期徒刑的刑期。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修订法律以符合社会现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