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4-12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未成年犯年满十八周岁时,如果其剩余刑期不超过两年,仍可以继续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剩余刑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时,应以教育改造为主要目标。未成年犯的劳动应符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主要以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为主。
监狱应当与国家、社会、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为未成年犯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其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当未成年犯年满十八周岁时,如果其剩余刑期不超过两年,仍可以继续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剩余刑期。
以下情况可以不予起诉:
1.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免于起诉;已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非犯法定的八种严重暴力犯罪,也不承担刑事责任,免于起诉;已满16周岁并犯罪的未成年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般会被起诉。
2. 法定不起诉: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规定需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3. 酌定不起诉: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到刑事处罚;犯罪嫌疑人是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犯罪嫌疑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在犯罪过程中自动终止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被胁迫诱骗参与犯罪;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自首后立功;犯罪轻微但自首,或犯罪较重但有立功表现。
4. 证据不足的不起诉:经二次退回补充侦查,证据不足的案件不予起诉。
5. 未成年人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表现出悔罪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但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之前,人民检察院应当听取公安机关和被害人的意见。
对于未成年犯罪,重点是教育误入歧途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