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2-30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犯罪的追诉时效一般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犯罪行为是连续状态的,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的计算与中断】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是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的,前次犯罪的追诉期限从后次犯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1.连续犯必须基于相同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相同的犯罪故意指的是行为人有多次实施同一犯罪的故意;概括的犯罪故意指的是行为人具有只要有条件就实施特定犯罪的故意。这两种心理状态没有本质区别。
2.必须实施性质相同的多个行为。
如果只实施一次行为,无法构成连续犯。多个行为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一般认为,连续犯仅限于每次行为能够独立构成犯罪的情况。如果连续实施同一种行为,但每次都不能独立构成犯罪,只有这些行为的总和才构成犯罪的情况,可以称为连续犯。然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连续犯的多次行为应包括多次行为都独立构成犯罪、多次行为都不独立构成犯罪、多次行为中有的独立构成犯罪、有的不独立构成犯罪这三种情况。
3.多次行为具有连续性。
是否具有连续性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判断。既要看行为人是否有连续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故意,又要通过分析客观行为的性质、对象、方式、环境、结果等来判断是否具有连续性。
4.多次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
触犯同一罪名指的是多次行为触犯同一具体罪名,而不包括触犯同类罪名的情况。一般来说,刑法各分则的不同条文保护不同的法益,因此连续犯只触犯同一具体罪名,必然只侵害同一法益。然而问题是,同一法益是指"同一个法益"(同一法益说),还是"同一种法益"(同种法益说);这又与法益的性质(专属性法益与非专属性法益)相关联。例如,如果采取同一法益说,连续伤害三个不同的人,就不构成连续犯;而按照同种法益说,仍然构成连续犯。我们认为,对于个人专属法益的犯罪,尤其是其中法定刑较低的犯罪,宜采取同一法益说,否则难以做到罪刑相适应。例如,对于连续故意造成三个不同人轻伤的行为,应认定为同种数罪并实行并罚。对于侵犯非专属法益的犯罪如侵犯财产罪,则宜采取同种法益说。例如,连续盗窃、诈骗不同被害人的财物,可以认定为连续犯,以一罪论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条文规定了不同的具体犯罪,因此,触犯同一条文,并不等同于触犯同一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