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28
根据目前的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定义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然而,该条款所提及的自首主体包括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从表述上来看,似乎只将自然人作为自首的主体。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犯罪单位不能成为自首主体。
要认定单位是否自首,关键在于判断自首行为是否代表了犯罪单位的意志,并且投案人是否能够代表犯罪单位。以下是单位自首的要件:
犯罪单位在犯罪后、归案前,必须主动向有关机关报案。由于犯罪单位本身无法投案,因此只能由代表单位的自然人进行投案。
单位的意志是指经过犯罪单位集体研究作出的决定,或者由能够代表单位意志的负责人作出的决定,并向有关机关投案。例如,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的决定可以代表单位的意志。
代表犯罪单位投案的被委派人或能够代表单位意志的负责人必须如实交代单位所实施的全部罪行,而不仅仅是部分罪行或者自然人自身的罪行。
我国刑法中涉及单位犯罪的条款大多数实行的是“双罚制”,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判处刑罚,同时对单位科处罚金。然而,也有少数条款实行的是“单罚制”,即只对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人判处刑罚,而不对单位本身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