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伙作案就是共同犯罪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法律知识

结伙作案就是共同犯罪吗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0-05-25

 
107678

结伙作案是不是共同犯罪

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当中对于结伙作案二人以上的,一般都称之为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客观条件

一是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必须

共同犯罪 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

二是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

三是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

共同犯罪行为和单独犯罪行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单独犯罪行为,都是由我国刑法分则加以明文规定的。因此,对于单独犯罪,只要直接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分子定罪就可以了。而共同犯罪行为,除实行犯的行为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以外,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例如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都是由刑法总则规定的。只有把这些行为与实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解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现将各种共同犯罪行为分述如下:

(一)实行行为

实行行为,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行为,是指直接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如果共同犯罪中只有一个实行犯,那么该实行犯的实行行为无异于单独犯罪。而在具有两个以上的实行犯的场合,并不一定要求其中每一个人的行为都独立地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的要件,只要其行为结合在一起而符合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即可。

例如,二人犯杀人罪,各对被害人砍三刀。如果孤立起来看,砍三刀未必就能致人死亡。但二人的杀人行为结合起来,砍六刀就足以致人死亡。由此可见,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行为不能完全等同于单独犯罪,具有其特殊性。对此,我们在认定共同犯罪的时候必须加以注意。

(二)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组织犯所实施的指挥、策划、领导犯罪的行为。这些行为不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由刑法总则加以规定的。当然,刑法分则中有的条文把某些组织行为直接规定为犯罪,例如刑法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在这一犯罪中,包含组织恐怖活动的行为。这一组织行为就属于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的实行行为。

而在其他犯罪中,例如抢劫集团,其中首要分子有的只在幕后起组织作用,本人不直接实施抢劫行为,其组织行为就不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的实行行为。对这种实施组织行为的首要分子定罪的时候,必须把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与刑法分则关于具体犯罪的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认定。

(三)教唆行为

教唆行为,是指能够引起他人实行犯罪的意图的行为。教唆行为不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的实行行为,因此,只有把教唆行为和实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解决教唆犯的定罪问题。

教唆行为的形式是各式各样的,例如劝说、请求、挑拨、刺激、利诱、威胁等。教唆既可以用口头表达,也可以用书面表达,还可以用打手势、使眼神等人体动作表达。

共同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诸如偷盗团伙合谋盗窃、抢劫团伙共谋抢劫等,但并不是有多人参与的犯罪活动,就是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共同犯罪是有条件的,没有达到条件,就不能认定为是共同犯罪。

认定公共犯罪的条件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仅仅据此规定,往往是不能准确认定共同犯罪的,认定公共犯罪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如张三和李四合谋实施抢劫,双方是有明确协同抢劫的意图,也清楚共同抢劫的后果的,否则,尽管张三实施了抢劫行为,李四也进行抢劫,但不能认定是共同犯罪,而应单独分别认定各自的罪行。

2、存在基于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行为。如A与B合谋盗窃的,必须实施了共同盗窃行为,如准备工具、踩点、放风等,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若B仅仅是有共同盗窃的想法,但没有参与任何盗窃行为,也不存在教唆、帮助、组织行为的,一般不认为A与B是共同犯罪。

3、二人以上,均应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犯罪”必然是存在两人才能构成共同,但两人必须都应该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例如一正常成年人与一精神病患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不能认为是共同犯罪,相关法律责任应由正常成年人承担。

尽管认定共同犯罪是有条件的,但在实践中,影响认定是否为共同犯罪的因素很多,机械地适用上述条件认定共同犯罪,有时并不正确。例如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就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应按照各自所犯罪行分别定罪处罚。要是共同犯罪方面疑问的,最妥当是向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进行咨询,分清责任,辨别是不是共同犯罪,况且即便构成共同犯罪的,根据所起到的作用,参与程度等案件实际情况,不同的人所受到的刑罚也是不同的。

延伸阅读
  1. 确定主从犯时应留意的问题
  2. 结伙作案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3. 少年团伙持刀抢劫的处罚标准
  4. 共同犯罪中的赃款退缴问题
  5. 哪些情景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犯罪热门知识

  1. 开设赌场罪共犯的认定及情节严重的标准
  2. 绑架放风的法律问题探讨
  3. 被告人自认有罪的情况及其法律分析
  4. 套路贷共同犯罪的认定
  5. 破坏他人财产金额达到多少可以入刑
  6. 正犯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7. 刑事案件中的从犯量刑标准是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