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侵权证据收集指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其它消费者权利法律知识

虚假广告侵权证据收集指南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31

 
104692

虚假广告的定义和类型

虚假广告是指广告内容虚假或容易引人误解的情况。一方面,广告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方面,广告可能使受众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这类广告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容易引起误解。

虚假广告的证据收集

证据收集是确定广告是否虚假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证据收集的情形:

1、商品或服务本身即为虚假

(1)广告中关于商品质量、性能、功效等的说明与实际情况不符。

(2)擅自改变特殊商品(如食品、药品、农药等)的宣传内容,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3)利用虚假广告招生办学、培训技术。

(4)发布虚假的“致富信息、实用技术”广告骗取钱财。

(5)以邮购为名,无商品可供或以次充好,骗取购物款,非法牟利。

2、广告主自我介绍与实际不符

(1)虚假宣称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商品注册证;虚假宣称产品质量已达到规定标准、认证合格,并获得专利等;虚假宣称产品获奖、获优质产品称号等。

(2)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科技成果,或以他人名义为自己的企业或产品进行广告宣传。

3、部分承诺虚假且具有欺骗性

广告对产品或服务的部分承诺是虚假的,且无法兑现,具有欺骗性。

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

发布虚假广告涉及弄虚作假、故意隐瞒事实,骗取消费者的钱财。当骗取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时,构成虚假广告罪。如果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发布虚假广告情节严重,或发布虚假广告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情节严重,一般将受到从重处罚。

2014年3月15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消法的一个亮点是:修改前,通过虚假广告推销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受到损害的,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仅规定了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修改后,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增加了个人,包括代言广告的明星。

延伸阅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2. 陷阱1:虚假广告宣传
  3.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
  4. 新广告法下的转发朋友圈广告需要谨慎
  5. 案情简介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买100送50是否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3. 商场购买玉石陷入欺诈情况的处理方式
  4. 房屋中介收费的法律要求
  5.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6. 霸王条款向哪里投诉
  7. 霸王条款违反了什么法律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