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31
虚假广告是指广告内容虚假或容易引人误解的情况。一方面,广告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方面,广告可能使受众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这类广告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容易引起误解。
证据收集是确定广告是否虚假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证据收集的情形:
(1)广告中关于商品质量、性能、功效等的说明与实际情况不符。
(2)擅自改变特殊商品(如食品、药品、农药等)的宣传内容,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3)利用虚假广告招生办学、培训技术。
(4)发布虚假的“致富信息、实用技术”广告骗取钱财。
(5)以邮购为名,无商品可供或以次充好,骗取购物款,非法牟利。
(1)虚假宣称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商品注册证;虚假宣称产品质量已达到规定标准、认证合格,并获得专利等;虚假宣称产品获奖、获优质产品称号等。
(2)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科技成果,或以他人名义为自己的企业或产品进行广告宣传。
广告对产品或服务的部分承诺是虚假的,且无法兑现,具有欺骗性。
发布虚假广告涉及弄虚作假、故意隐瞒事实,骗取消费者的钱财。当骗取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时,构成虚假广告罪。如果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发布虚假广告情节严重,或发布虚假广告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情节严重,一般将受到从重处罚。
2014年3月15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消法的一个亮点是:修改前,通过虚假广告推销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受到损害的,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仅规定了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修改后,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增加了个人,包括代言广告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