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3-12-19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意见,检察建议主要适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防范犯罪工作。在检察办案中,适用检察建议的范围应限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那些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薄弱,治安问题突出,疏于防范,屡次出现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检察建议应予以适用。
对于物资财务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存在漏洞,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的情况,检察建议应予以适用。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贪污、受贿,给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条件,造成后果的情况,检察建议应予以适用。
对于人民内部的纠纷问题突出,调节疏导不力,矛盾可能激化,或矛盾已经激化出现恶果的情况,检察建议应予以适用。
对于庇护犯罪分子、知情不举、通风报信或者以说情及其他手段干扰办案,尚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检察建议应予以适用。
对于积极协助检察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人员,建议单位予以表彰。
对于其他影响国家法制和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需要提出检察建议。
为了明确界定检察建议的法律特征和适用范围,保证正确有效地发挥检察建议的积极作用,首先应当正确理解检察建议书与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关系。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非诉讼法律文书,具有一定法律效力。而纠正违法通知书则属于诉讼监督法律文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行使法律监督职能,对立案、侦查、审判和执行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纠正意见,依法制作的法律文书。
作为一种非诉讼法律文书,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只限于司法机关以外的社会单位。而纠正违法通知书的适用对象只限于同一诉讼过程中的同级公安、法院和刑罚执行机关,不能扩大到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也不能适用于非同一审级的公安、法院和刑罚执行机关。
纠正违法通知书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在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等诉讼环节中是否合法行使检察监督权的文书,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而检察建议书是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的延伸和辐射,是扩大办案效果的一种形式,但不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