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冤错案件的报告。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司法机关在解决冤错案件方面展现了勇气,强调预防冤错案需要从根源和制度上解决。法律专家提出应树立科学的司法理念,加强法律监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庭审实质化,以防范冤错案的

人民检察院对非法拘禁犯罪的立案侦查情况。检察院在诉讼活动中实施法律监督,对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等侵犯公民权利的犯罪行为有权立案侦查。不同情节的非法拘禁罪有不同的处罚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下的非法拘禁罪将从重处罚。

终审检察院的抗诉权,包括二审程序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条件和程序。当第一审判决、裁定存在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时,同级地方人民检察院可提出抗诉。抗诉主体为同级人民检察院,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请求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可决定支持或撤回抗诉。审判监督程序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82条规定,针对未成年人涉嫌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等犯罪,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检察机关可决定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同时需要监护人配合。附条件不起诉的条件包括主观恶性较小、平常表

物业纠纷被法院判了以后是否可以抗诉的问题。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同时,当事人若认为判决有误,也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如何选择律师和找律师的技巧,建议选择合适的律师来维护自

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考察机关是中国人民检察院。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需接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考察,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服从监督,并按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不起诉制度具有保障人权、节约司法资源以及让司法机关集中精力处理大案要案的意义。

冤假错案的解决途径,包括信访、报告检察院和申请再审等方式。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为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提出了法治化、现代化的理念,强化证据意识,严格把握社会危险性条件和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等要求和措施。

我国二审终审制下如何纠正错误判决的问题。当事人如认为一、二审判决存在重大误判,可申请再审或向检察院提起抗诉。已生效的判决如存在错误,可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要求再审、人民检察院的审判监督权或当事人申诉来纠正。这些途径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的

下级检察院能否将案件移送上级检察院立案侦查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若案情重大且复杂,上级检察院可要求下级检察院移送案件。同时,人民检察院通过抗诉方式进行法律监督,包括参与行政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并提出纠正意见。抗诉应遵循同级抗诉和必须受理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172条关于公诉程序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查清、证据充分时,应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起诉条件包括犯罪事实查清和证据确凿。在一审中,检察官以公诉人身份出庭,行使控诉职能并监督法官。二审中,检察院派员出庭,但检察官并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主要介绍了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两者在羁押地点、法律依据、性质和羁押对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看守所主要羁押被逮捕和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具有刑事羁押机关的性质,其监管活动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而拘留所则主要用于行政拘留,是

人民检察院对调解书的抗诉申请的可行性。文章介绍了抗诉的法律定义和法律依据,阐述了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民事诉讼行为进行监督的意义和作用。基于法律依据和调解书的法律效应,文章认为人民检察院对调解书进行抗诉是可行的,目的是纠正调解书中的错误,确保司

当办案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出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的行为时,当事人应如何处理。当事人可申诉或控告,如未得到满意答复,可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对于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检察院发现违法行为会进行监督纠正。摘要概括了主要内容,突出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发布最新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加强涉产权刑事申诉和国家赔偿案件的办理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活动。通知强调重点审查侵害产权案件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要求各省级检察院选取涉产权且有纠正可能的案件进行公开审查,以期监督纠正一批案

关于警察玩忽职守的投诉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相关规定,公民可以向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投诉警察的职务行为。同时,上级机关也对下级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如果发现错误会及时纠正。此外,公民和社会也有权监督人民警察的执行职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