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1-28
污染环境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犯罪人员倾倒的有毒废物、排放的有毒气体等,这些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构成污染环境罪并不要求犯罪人员造成严重的污染事故,只要污染环境的后果较为严重的,就可以构成犯罪。同时,符合国家处理排放物的相关规定的主体实施犯罪行为仍然造成污染的,不构成该罪。
污染环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和大气排放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1. 实施本罪必须违反国家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或命令。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放射防护条例》、《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一系列专门法规。
2. 实施排放、倾倒和处置行为。
排放是指把各种危险废物排入土地、水体、大气的行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喷出、倒出等;倾倒是指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载运工具,向土地、水体、大气倾卸危险废物的行为;处置是指以焚烧、填埋或其他改变危险废物属性的方式处理危险废物或将其置于特定场所或设施并不再取回的行为。
3. 严重污染环境。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并不要求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只要造成严重污染环境,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就可成立污染环境罪。
除了上述提到的危险废物,还有其他危险废物,包括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和有毒物质。
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是指带有病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废物。其中传染性是指由致病性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可在适宜传播途径下对人群有传播可能的感染。
有毒物质是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因而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有毒物质可分为无机毒物和有机毒物两大类。
此外,根据我国加入的《巴塞尔公约》,其他危险废物主要是指从住家搜集的废物和从焚化住家废物产生的残余物。